足協總結三原因提升中超關注度 國安上座率居首位
足協總結三原因提升中超關注度 國安上座率居首位
字體大小:A A2012-09-01 05:51:55編輯:90vs體育點擊: 次
90win體育訊 8月31日中午,足協總結中超座率中國足協新一期足記之家聯誼活動在北京舉行。原因中國足協職業部主任劉希付介紹了中超、提升東莞歐思特機械有限公司中甲、關注中乙、度國足協杯等幾級聯賽的安上階段情況。針對即將進入收官階段的居首中超、中甲聯賽,足協總結中超座率中國足協也重點提出4點要求。原因
中超關注度提高有三點原因
對于目前已經進行的提升23輪合計182場中超聯賽,中國足協職業部認為,關注中超聯賽受關注程度比以往有明顯提高。度國首先,安上主要表現在現場觀眾數量的居首提升和各類媒體的積極宣傳報道,使得該項賽事吸引更多的足協總結中超座率球迷。在眾多球迷當中,東莞歐思特機械有限公司年輕人、年輕學生所占的比例較高,這也將對今后我們足球人口的發展會起到積極作用。其次,由于絕大多數參賽俱樂部為今年的聯賽傾力投入,使得今年的中超聯賽精彩紛呈。球隊為實現賽季目標全力爭勝,競爭非常激烈。隨著一些高水平外籍知名教練和外籍球員的引入,對國內球員的技戰術水平和職業素養有了一定的促進。第三,在賽事管理方面,在國家體育總局、公安部、各賽區組委會、裁判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下,聯賽組織工作總體上平穩有序,無論從賽事組織部門和聯賽監管部門,都在努力追求規范賽事管理,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促進競技水平的提高和推動健康足球文化的普及和發展。
在中超俱樂部預備隊聯賽23輪過后,共進行178場比賽(因特殊原因未進行的6場比賽,已安排日程進行補賽),截止23輪,共進球628個,場均3.52個;積分榜前三名的球隊為:第一名山東魯能泰山55分,第二名北京國安45分,第三名長春亞泰44分。
在已經進行的182場比賽之中,平均每場的觀眾為19246人(2011年的平均上座率為17600人),場均排名前三的為北京國安主場37481人、廣州恒大主場37147人和貴州茅臺主場31259人。此外,今天央視共轉播28場中超聯賽,風云足球頻道轉播20場次,其它地方電視臺共轉播、錄播638場。
中甲聯賽競爭激烈
在中甲聯賽前23輪,共進行182場比賽,9月8日和11日進行兩場補賽。常規數據如下:進球445個,場均2.46個;黃牌852張,場均4.71張;紅牌50張,場均0.28。場均觀眾4094人。賽區人氣較高的是呼和浩特東進和延邊長白虎賽區,其中呼和浩特東進主場觀眾為21817人。到目前為止,聯賽競爭依然十分激烈,排名:第一名上海特萊士,第二至第五名,重慶力帆、湖南瀏陽河、天津松江、武漢卓爾同積38分。第13至16名,差距在都在三分之內。
東芝2012中國足協杯賽是繼去年恢復足協杯賽的第二個賽季,并首度吸納業余性質的球隊參加,逐步體現了杯賽的廣泛參與性。參賽隊達48支,總場次為50場。截止到8月22日半決賽首回合,46場比賽已經結束。最后四強將為爭奪冠軍獎杯進行最后階段的較量。另外,今年福特寶公司為規范賽事的商務管理,保障贊助商權益做了大量積極有益的努力,從前面已完成的比賽看,商務工作嚴謹高效,各項要求都能得到認真的執行。
乙級聯賽方面,由于足球大環境的好轉,今年的中乙聯賽參賽球隊增加到了26支,整個賽季分南北區預賽和決賽兩個階段,預賽階段為主客場雙循環賽制,共312場比賽,南、北大區前四名晉級決賽階段;決賽階段為主客場淘汰賽,共進行16場比賽。截止到8月24日,預賽階段南、北大區已進行了228場比賽,總體順利。值得一提的是新疆君悅海棠賽區,前三個主場的場均觀眾高達三萬九千多人,而且賽場氣氛熱烈、文明,為當地球迷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足球文化場所。中乙聯賽是合理銜接青少年足球和職業聯賽發展的一個階段,它將繼續本著“搭建平臺,鍛煉球員,培育賽區,輸送人才,爭做貢獻”的口號不斷改進和完善。
聯賽后期的工作重點
中國足協職業部主任劉希付表示,從近幾年聯賽賽季的走勢看,賽季后期各參賽球隊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這就給聯賽的組織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標準,為保證整個賽季的順利完成和職業聯賽的健康發展,根據中國足協的要求將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四項工作具體為:一、嚴格賽事管理,維護公平競賽環境,做好包括競賽官員的嚴格選派、競賽程序的規范嚴謹、賽事結束階段的獎項評選等方面;二、重視安保工作,確保賽事平穩。密切加強與公安部門的合作,重視發揮各聯賽賽區組委會的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賽場的安保工作。三、抓好賽風賽紀,提高參賽球隊的職業素養。重視參賽球隊的管理,提高其自覺遵守賽風賽紀的意識,力求為廣大球迷展現良好職業素養和精神風貌。四、繼續做好我國今后職業聯賽體系建設和發展方面研究。配合協會發展建設的總體計劃,職業部和職業聯賽執行局將認真研究、科學制定我國職業聯賽體系的建設和發展規劃,建立符合足球運動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長效發展和運行機制。(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