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閱讀:詹姆斯擇一城終老 曲折但圓滿的電影
深度閱讀:詹姆斯擇一城終老 曲折但圓滿的深度斯擇電影
發布時間:2017-01-24 09:33 來源:豫都網 我來說說 我要投稿
[摘要]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閱讀圓滿影這應該是詹姆折黨家第一建筑安裝工程公司所有人夢想中的情懷所在,或者說如果可以從一而終,城終在自己喜歡的老曲地方,和自己喜歡的深度斯擇人,真是閱讀圓滿影可遇不可求。詹姆斯3年1個億簽約了騎士隊,詹姆折算不算是城終“擇一城終老”。如果一個男人離開了此前的老曲另一半,然后出軌之后洗心革面再回...
擇一城終老,深度斯擇遇一人白首。閱讀圓滿影這應該是詹姆折所有人夢想中的情懷所在,或者說如果可以從一而終,城終在自己喜歡的老曲地方,和自己喜歡的人,真是可遇不可求。詹姆斯3年1個億簽約了騎士隊,算不算是“擇一城終老”。如果一個男人離開了此前的另一半,然后出軌之后洗心革面再回頭找回另一半,并且最終擇其白首終老,算不算情深?起初關于詹姆斯離開騎士又回來騎士被人痛罵的事兒,后來想想就不就眾人對于“出軌”情緒的抵觸嗎。可《北京愛情故事》里梁家輝和劉嘉玲之間的那段對話,其實比較現實也發人深省。出軌了一次是黨家第一建筑安裝工程公司不是可以原諒,我想如果能夠“洗心革面”永遠不再犯,并且永遠保持忠誠并且最終獲得“白首偕老”,也算是曲折的圓滿。而這世界上的事兒,本身就沒什么圓滿。對于詹姆斯離開,回來,選擇,現實,大可不必道德綁架,因為如果我們在他這個位置,真不一定有他做的好。
生意場的事兒,多點人情世故總是好的,人情世故里的東西,也不必總拿生意說。其實NBA這個地方,終歸不是個說情懷的地方,韋德離開邁阿密熱火,忠誠到底值多錢?對于喜歡的球星來說,球迷是想看見“圓滿”,還是想看看“獵犬終須山上喪”的悲劇?對于球隊和球員來說,走到分崩離析都不是最初想選擇的事情。可生意就是生意,也別說湖人就多有人情味,4850萬給了報銷的科比兩年養老合同就感恩戴德了?就單說科比一個退役最后的一場比賽,就給湖人隊賺了2個億。NBA的老板但凡有一個是傻子,這球隊一年都挺不下去。庫班也不是勒緊褲腰硬著頭皮給諾維茨基5000萬的,不得不承認庫班有情義,但生意上的事兒和成績上,諾維茨基確實也沒差事兒。
詹姆斯是球員里最懂得做生意的?或者說一個最現實最聰明的人,這話真的不假。可像韋德那樣給了邁阿密13年歲月,最終換來的卻是尊重都沒有的消極遣散,這又算什么?每樣事物在一個人心里都有他的價值,當年加內特離開明尼蘇達,和詹姆斯離開騎士的區別很大嗎?對于加內特來說,他為了明尼蘇達付出了他的所有,當然他得到了錢,可錢真的可以滿足他的欲望嗎?或者說加內特只是因為錢才留守森林狼嗎?他在這里除了錢什么都沒有得到,包括那座MVP獎杯都沒有足夠的說服力。他失去的比得到的多得多,他的戰友,他的朋友,他的孤獨,他的無奈。當無能的森林狼高層一次次把他身邊的得力幫手統統賣掉之后,加內特終于無法忍受了。總冠軍的大門一直都緊關著,他甚至沒有進入過一次總決賽。甚至可以說,詹姆斯波什去和韋德抱團,到現在杜蘭特去勇士抱大腿,一切的根源都始于2007年夏天那筆波士頓的驚天交易,雷阿倫和加內特去了波士頓引發了一連串的蝴蝶效應,以至于給后面這些球員和冠軍球隊提供了足夠完美的范例。再往前,這樣的事情也不少,在1994—1995賽季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德雷克斯勒向波特蘭提出腰轉會,最終他的愿望達成,并且成功轉至火箭隊,和大學期間的老校友奧拉朱旺匯合,并在轉會的第一年就獲得了NBA總冠軍。在去了湖人隊之后,卡爾-馬龍的忠誠被很多人唾棄,不過他說他不后悔,他沒有對不起誰,“我為總冠軍獎杯已花了18年的心血。現在,當球員們在球場上碰到我時,他們會走過來說:‘嘿,你好!’在我聽來,這就像是:‘嘿,卡爾,我們并不喜歡你,但我們欣賞你在過去18年的努力。’我為此已經努力了18年,我希望能帶著總冠軍戒指離開自己摯愛的籃球世界。”
可當加內特再回來的時候,球迷依然會致敬,走的時候有人燒球衣有人罵他無情無義,回來之后球迷還是要歌功頌德。
擇一城終老,有時候需要緣分,有些人是兜兜轉轉了一圈又回來了,他也曾愛過別人,也曾背信棄義,可生活中這些活生生的例子,不勝枚舉,甚至每天都在發生。找了“前男友”或者“尋回舊愛”的狗血故事不也被生活中的普通人接受并且最終覺得圓滿嗎?為什么對于詹姆斯重回騎士諸多怨言或者不給予原諒呢?對騎士來說,詹姆斯就是那個“不可能忘記的深愛”,即便是背叛和唾罵,可是在騎士球迷的心里正是因為愛之深,才會有了后面的“恨之切”,所謂你給一個人帶來多大的痛苦,就說明曾經給他帶來了多大的快樂。像一個商人去打球,這無疑是詹姆斯在生涯中最被人不喜歡的地方之一,冷血,現實,思考,冷靜,這些商標讓很多熱血和感性的球迷嗤之以鼻。這不,他這次簽的合同又是個2+1,可能多數人心里又會暗罵“這TM孫子真是太賊了”。可這就是詹姆斯。
詹姆斯23歲的時候就這么說:“我是一名生意人,我不能將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但我保證克里夫蘭擁有最大的機會,我無法做出承諾,因為誰也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而當時和NIKE簽約的時候,喬丹還很幽默地問,“我是不是還能擁有一輛車”?你不能想象他到底是多么的成熟老練,其實他心里也是希望得到一份大合同的,不過他不喜歡急功近利,而是喜歡欲擒故縱。這招很高明不是嗎?所以,騎士隊隊最后丟給他一個大合同,然后在高唱贊歌。詹姆斯喜歡規劃自己的未來,從現在就開始,未雨綢繆,而不是像聯盟中一些人一樣等到老了沒又價值了被人賣掉。他最精明的莫過于他炒掉了自己的經濟人,這在別人眼里確實是一種非凡的氣度。他知道自己掌握自己的經濟命脈才是最穩妥的事情。所以小皇帝不但要做個球王,還要經商。在與“股神”沃倫·巴菲特那次午餐會面上的最大收獲就是知道了投資要趁早、投資能為王的道理。勒布朗顯然不想成為一個坐吃山空的億萬富翁,他是西雅圖“運動餐廳”的老板之一;他和喬伊斯等幾個高中好友聯合成立了一家名為LRMR的公司;他在克利夫蘭投資了一個價值470萬美元的房產項目……
聰明的人不招人喜歡,是因為他們現實。可在時下的時代,又有多少人會真的出于百分百的感性去選擇?就拿現在中國社會的“擇偶”和“結婚”來說,身邊現在聽的最多的就是,他為了習慣和她結婚了,他因為覺得門當戶對結婚了,他們因為有了孩子結婚了,他們因為“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結婚了,因為了那么多,就是沒有一個因為愛結婚的。選擇的事情都是雙向的,我相信如果現在詹姆斯是35歲,騎士打死都不會給他一份3年1億的合同。普通人和球星在選擇上都是公平的,擇優略顯冰冷,但說到底不算是錯。畢竟生活不易都靠演技,詹姆斯就是那個完美的影帝,他需要像一部完美電影一樣的職業生涯——即便過程曲折,但結局好的電影通常人們更容易接受。好的演技往往出自于生活,這從側面反映了早熟的詹姆斯早早的就從生活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想想當年詹姆斯最經典的那個廣告形象,他一個人演繹四個形象可不是說他又什么人格分裂的傾向,而是讓你知道他是個怎樣的詹姆斯。他身著球衣和新款的勒布朗球鞋,還有那標志性的發帶,運球動作和假動作熟練有序,不急不緩,節奏感十足。他并沒有說什么話,一句都沒有,不過這正是人們所看到的詹姆斯——在球場上用行動說話,而不是做個語言上的巨人。然后在第二集中,我們就看見了房間電視里不斷播放著詹姆斯的扣籃鏡頭,勒布朗的氣質表現的淋漓盡致,他的天賦,他的力量,啊的風采已經不需要他再向你重復了。然后你看見了那個說話夸張,咄咄逼人的老頭。他穿著紅色的浴衣,頭發凌亂,不修邊幅,說話狂妄。他是這個家的頭,一家之主,他是50年前的籃球巨星。不要看他平時喜歡吹牛,喜歡大放厥詞,實際上他老謀深算、經驗豐富,從不會給人鉆空子的機會。所謂老要張狂少要穩,一個到了花甲之年還深愛著籃球的人,在片中吹噓著自己拿過“四雙”,并回過頭來,一臉挑釁地說:“別嫉妒我,你可趕不上我!”這時的勒布朗顯然希望那可以成為自己的原型和未來,在他到了年老的時候,他也可以有資格和資本去向自己的后人吹噓一番,而被銘記。
而當詹姆斯在拿下總決賽哭著向全世界高喊“克利夫蘭這是為了你”的時候,你很難不動容,很難不動情,也很難再不原諒他此前的背叛。之所以要以這樣的角度和情懷去看待詹姆斯,是因為球迷和球星之間,球星和球隊之間都需要一個情懷的聯結點去平衡愛恨,去消化恩怨情仇,一起成長。詹姆斯兜兜轉轉和舊愛牽手終老,韋德傾其一生卻最終道了離別,生活總是這樣不期而遇,然后又突然九曲八彎,像韋德那樣圓夢初衷,或者如詹姆斯這樣曲線救國,都算是殊途同歸,得償所愿,畢竟還有很多球星沒有這樣的機會。不是沒有人在乎你的過去,而是如果結局是好的過程中的波折和既成的事實,就沒有必要去凌駕于結局。詹姆斯如果能夠在未來的生涯在騎士終老,并且再拿總冠軍,那么他的生涯依然是瑕不掩瑜,依然是一部“好電影”。
(韓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