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練中成長 挫折中前行(競技觀察)
2025年國際滑聯短道速滑世錦賽在北京落幕,歷練中國隊——
歷練中成長 挫折中前行(競技觀察)
2025年國際滑聯短道速滑世錦賽男子5000米接力A組決賽,中成折中中國隊選手劉冠逸(左)在比賽中。長挫湖南省美升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
新華社記者??孫??非攝
3月14日至16日,前行2025年國際滑聯短道速滑世錦賽在首都體育館舉行,競技這也是觀察該項國際頂級賽事時隔20年再度回到北京。
比賽中,歷練精彩刺激的中成折中較量接連上演,讓觀眾大飽眼福。長挫中國隊收獲男子5000米接力銀牌、前行男子1500米銅牌。競技距離米蘭冬奧會開幕還有不到一年的觀察時間,中國隊還將繼續在細節上多下功夫,歷練力爭取得更好成績。中成折中“我們將正視不足,長挫直面挑戰,尤其要在心理建設、后程耐力、湖南省美升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體能和速度方面進一步提升。”中國短道速滑隊主教練張晶說。
中國隊隊員范可新——
“希望下個賽季能穩定發揮,拿出更好的表現”
“這是第幾次參加世錦賽?”走下賽場,范可新面對這個問題陷入思考。2011年的英國謝菲爾德,彼時只有17歲的她一鳴驚人,初登世錦賽舞臺便收獲女子500米金牌。之后,她在各類賽事中贏得百余枚獎牌,包括11枚世錦賽金牌和北京冬奧會金牌。
然而對范可新來說,今年的短道速滑世錦賽之旅不盡如人意。在3月16日下午進行的女子500米1/4決賽中,范可新不慎摔倒,“希望下個賽季能穩定發揮,拿出更好的表現。”
在中國短道速滑隊中,有著3屆冬奧會經歷的范可新展現出更多的責任與擔當。在3月14日進行的2000米混合團體接力1/4決賽中,中國隊因失誤出局,范可新賽后第一時間為隊友“解壓”:“失誤會幫助運動員蛻變,我也是在歷練中不斷成長,在挫折中不斷前行。”
北京冬奧會后,范可新曾暫時離開賽場。在2023年底舉行的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上,她重回國際賽場。“剛歸隊時不適應。我肌肉消耗非常快,再加上傷病困擾,給訓練帶來了很多困難。”范可新回憶,“重新站上賽場,我希望盡快找回狀態,我心中還有夢想。”
每一次與隊友配合、每一次踏上賽場,都讓范可新感到幸福。踏實走好每一步,是她每天的行動指南,“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希望中國短道速滑越來越好。”
技術官員曲勵——
“中國裁判以專業的表現贏得各方信任”
作為本次短道速滑世錦賽的國內技術官員代表,曲勵最近格外忙碌。世錦賽上一次在北京舉行時,他擔任賽事終點裁判,如今,他已是中國滑冰協會短道速滑裁判委員會主任,在本屆世錦賽期間負責協調工作。
再臨賽事現場,69歲的曲勵感觸頗多:“運動員新人輩出,老場館煥新升級,喜歡短道速滑的人越來越多。作為冰雪人,我特別欣慰。”
本屆世錦賽,很多環節都融入了舞美燈光的特別設計。多元音樂、多彩視頻、多維互動,為現場觀眾打造了一場酷炫的視聽盛宴。場館的改造,讓曲勵尤為感慨:“上一次世錦賽,首都體育館還沒有這么時尚,北京冬奧會周期的改造讓這座老場館邁上了新臺階。”
有著50多年歷史的首都體育館承載著新中國體育的諸多記憶,也是我國冬季運動發展的“大本營”。北京冬奧會后,首都體育館又陸續承辦多項重要的冰上國際賽事。“單是制冰車,這些年就經歷了從柴油機、汽油機、液化氣到純電動的變化。制冰設備越來越先進,場地也越來越環保。”曲勵介紹,“無論是整體設備還是附屬設施,首都體育館在國際上都是領先的。”
2005年短道速滑世錦賽,曲勵是為數不多的中國裁判之一。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裁判涌現,他們積極參與國際賽事的執裁工作。“裁判的后備力量更強大了,梯隊建設也更完善。”曲勵說,目前,國際滑聯已經有3名裁判長級別的中國裁判,“在北京冬奧會等重大賽事中,中國裁判以專業的表現贏得各方信任。”
向前看,曲勵充滿希望,“我們是跟著項目一起成長起來的,現在冰雪運動發展愈發火熱,未來值得期待。”
中國隊康復師王憲瑞——
“他們奮力拼搏,我們也要全力以赴”
短道速滑世錦賽期間,中國隊康復師王憲瑞每天忙得連軸轉。據他介紹,由于賽程密集,隊員們在結束一場比賽后,要及時進行肌肉放松,為下一場比賽做好準備,“運動員的參賽強度很大,我的工作是幫助他們恢復身體狀態,讓他們在比賽中有更好的表現。”
自2021年4月進隊以來,王憲瑞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隊員們訓練后的康復治療要緩慢施力、逐漸加力,不然肌肉會緊張。每個隊員情況不同,他記得住每個人的康復“處方”,在他們訓練結束前就準備好儀器和設備。“我們為每名隊員都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康復方案,他們奮力拼搏,我們也要全力以赴。”王憲瑞說。
“賽時最忙,要全天候做好保障,平時也經常忙到深夜。”王憲瑞說,“但只要能幫助隊員們精神飽滿地去比賽,一切都值得。”
跟隨隊伍競逐國際賽場近4年,他時常被隊員們的拼搏精神打動。北京冬奧會上,中國短道速滑隊取得中國體育代表團首金,他在現場見證了這一榮耀時刻。“很多隊員都流下了眼淚,我也十分激動。”王憲瑞回憶。所有人共同努力,才能讓五星紅旗在賽場上高高飄揚。“作為保障團隊的一員,我看到了勝利的來之不易,也更明白了拼搏的意義。”王憲瑞說。
如今,2026年米蘭冬奧會的腳步漸近,隊伍的訓練節奏更快、強度更大,這也對保障團隊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非常榮幸能和隊員們共同奮斗,每個人都做好分內事,才能離夢想更近一步。”王憲瑞說。
《人民日報》(2025年03月18日 第 16 版)